听课有感——谈“叙事性”文体及教学
听了叙事性作品的三节研讨课,让我对这一类型课文的教学有了一点认识。
一、要带领学生走进故事。
叙事性作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走到故事里,把握故事情节,抓住故事线索,创设故事情境。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中,徐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大意,把整篇课文概括为修改作文,邀请做客两件事,本节课围绕第二件事展开学习。
二、要带领学生感受人物崇高形象。
叙事性作品所蕴含的情趣、韵味和意义往往都是通过人物而体现出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细节。如《地震中的父与子》,吴老师抓住中心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 “父与子的了不起”。其中“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这句话作者不厌其详地把时间罗列出来,紧紧抓住人物的外貌进行细腻描写,把父亲长时间孤军奋战,面目全非的画面展现出来。是全文最能感受父亲崇高形象的地方,吴老师抓到了,同时也引发学生想象在这样长的时间内父亲会遇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让人物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活起来。
三、要带领学生习得规范的语言。
由于叙事性作品具有自身的文体特征,因此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徐老师关注到了表达方式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萧复兴两处对爬山虎的描写有什么异同?作者为什么写爬山虎?体会其表达效果的同时,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描写方法。
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给予我们很多的启示,但仍有需要改进完善之处,课堂上还要给予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默读精思、汇报交流。教师则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提炼指导,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叙事性作品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从鉴赏的角度领悟其表达方法,力求读写结合。
几点思考:
1、把握好“整体感知”和“细节处理”的关系:任何一部分的学习,都要从整体感知入手,然后再来品味细节。
(1)整体感知:着重训练学生快速默读,概括表达的能力。其中,教师要注重方法的指导。现状是教师有意识,落实不到位。
(2)细节处理:通过默读精思,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深入体会人物形象,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其中,可运用抓关键词句,上扣下连,与人物进行对话,层层深入,有效诵读等方法突破重难点。
2、备课要抓住文体的特点。叙事性作品应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进行设计。
主问题要有张力但不能宽泛,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否则,学生的思维难以聚焦。课后习题可作为重要参考。
3、教“一篇”文章要想“一类”文章。
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要让学生明确读这一类写人记事文章的方法:首先,应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出主线条。找准切入点,牵出主要人物,快速聚焦在主要人物形象的品读上。接着,在默读静思的基础上交流,教会学生抓住细节描写品读人物形象的方法。最后,体会表达方法的好处,并鼓励学生将此方法运用到今后的作文中,读写结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网 » 听课有感——谈“叙事性”文体及教学
相关推荐
- 【标准答案】【习题】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孙双金
- 【标准答案】【习题】我与地坛教学设计,我与地坛教学设计思路
- 【标准答案】【习题】颐和园教学反思,颐和园教学反思成功与不足
- 【标准答案】【习题】搭石教学反思改进措施,搭石教学反思及改进措施
- 【标准答案】【习题】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简短,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简短一句话
- 【标准答案】【习题】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进度表
- 【标准答案】【习题】平行与垂直公开课教学设计,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一等奖
- 【标准答案】【习题】唯一的听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唯一的听众课文原文人教版
- 【标准答案】【习题】体育常用的八种教学方法,体育常用的八种教学方法是什么
- 【标准答案】【习题】棉花姑娘教学设计及反思,棉花姑娘教学设计及反思小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