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文新课标体会
(1)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特别提出了对书写姿势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为了能让各个学段的学生达到书写的要求,语文“新课标”还在第三部分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求,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小学1-6年级,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提高书写效果。
(2)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全镇的语文教师,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业务修养。
(3)学习后,我在教学进程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课程标准将一二年级写作定位为“写话”,三年级开始是“习作”,初中才是“作文”。另外强调作文教学一定要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套话。
(4)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时代赋予我们的不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开展时效性强的教研活动,构建和楷高效的语文课堂。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本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需要。教师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表现在问题的探讨上,我们要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包括老师)的不同想法,要支持学生在现成的答案之外探寻“新解”的尝试。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应该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合作伙伴,或者暂时选择不合作,先思考,再讨论,给学生留一个思考的空间。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有创新的火花。
我们的教学要以新课标为依据,突出以学生为重,坚持“变”与“不变”的辨证统一,改变以往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不做秀,不虚浮,改变那些束缚学生思想的东西,让学生的思想更包容,更自由,更具有鉴别能力,在坚持变的同时,我们更要牢记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就会进一步指导学生怎样能从文本中体会如何做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传承我国文化的优良传统。通过新课改,一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要——去除,不变的是语文的根,语文的本,只有以语文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根本去教学生,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会提高,才能达到以学生为本,达到教书育人。
相关推荐
- 【标准答案】【习题】应试教育辩论赛正方,应试教育辩论赛反方
- 【标准答案】【习题】教育理念金句100条,教师教育理念金句100条
- 【标准答案】【习题】新生入学教育内容,新生入学教育内容有哪些
- 【标准答案】【习题】两全指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中的两全是什么
- 【标准答案】【习题】每年什么为全国国家安全教育,每年什么为全国国家安全教育?
- 【标准答案】【习题】全国禁毒教育实施意见规定各级类,全国禁毒教育实施意见规定各级类别包括
- 【标准答案】【习题】教育名言大全,教育格言大全励志
- 【标准答案】【习题】国家安全教育日是哪一天,我国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是哪一天
- 【标准答案】【习题】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简答题
- 【标准答案】【习题】垂柳把溪水三年级语文,垂柳把溪水当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