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述意义是语法意义的一种类型,谈谈你对此的理解。表述意义是语法意义的一种类型,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表述意义是语法意义的一种类型,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1)【◆题库问题◆】:[问答题] 表述意义是语法意义的一种类型,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参考答案◆】:表述意义反映的是语法形式与所指事物、现象以及语言使用者的关系。表述意义可以分为称述意义和情态意义两种。称述意义反映语法形式与所指事物现象的关系,是从词汇意义中进一步抽象出来的意义。例如名词是指称事物的,动词是表示行为动作的。数、性、人称、时体等意义,也是一种称述意义。称述意义具有客观性。情态意义反映语法形式与说话人感情、态度、表述意图的关系。句子的各种语气、语态范畴,都属于这种情态意义。例如陈述、疑问等语气,主动语态、被动语态,与说话人的表述意图相关。情态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什么是语音的四要素?语音的四要素有什么样的作用?分别是由什么决定的?

【◆参考答案◆】:同自然界的其它任何声响一样,语音也是因为物体振动周围空气而发出来的,具有音高、音重、音长、音质四个要素,一般称之为语音的四要素。1)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频率是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叫做赫兹,每秒钟振动一次就是一赫兹。声音的高低从根本上说是由发音体的形状决定的。长而厚的物体振动慢,声音就低,短而薄的物体振动快,声音就高。语音中的声音的高低就是由人的发音体声带的长短厚薄决定的。男子的声带长而厚,声音就较低沉,妇女和儿童的声带短而薄,声音就较高。音高在语音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汉语的声调,就是由音高的变化形成的。2)音重:也叫音强,指声音的轻重或强弱。声音的高低取决于振幅的大小,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强,反之,声音就越弱。振幅大小同发音时用力大小有关,呼出气流越大,声音就越响亮,反之就轻弱。平时我们说话种的重音,就是由振幅决定的。普通话的重音和轻声就是由音重的变化构成的。同样的音节,有没有重音,重音的位置不一样,词句的意义往往有所差别。3)音长:指声音延续时间的久暂,它是由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的。音长在汉语中没有特别的区别意义的作用,但在英语中能区别意义,英语的元音有长音短音之分就在于这些长短音能区别意义。4)音质:又叫音色,指声音的品质特色。不同的音色是由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决定的。语音四要素在不同的语言中其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比如音高,在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所以汉语语音非常强调声调的差别,而在西方诸语言中,词义的差别主要是通过音素的组合体现,声调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又如音长,在英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同样的音素,念长音和念短音所表达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而在汉语中则没有这样的差异。语音四要素的在不同的语言中所体现出的不同的功能差别仍然是由语音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语言的谱系分类和语言结构类型的分类各自依据的标准是什么同系属的语言在结构上是不是一定相同为什么?

【◆参考答案◆】:谱系分类是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语言间的亲属关系所作出的分类,并按照语言间的亲疏关系程度把语言分为语系,语族,语支,语群等.语言的结构分类是根据句子和词的构造以及句子中词语的关系进行分类的,通常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复综语四类.语言的谱系分类和结构分类角度不同,划分结果是不一样的,因此互相之间没有对应关系,同一系属的语言,不一定结构类别也相同,结构类别相同的语言,不一定就是属于一个谱系.

(4)【◆题库问题◆】:[单选] 区分“语言”和“言语”的主要目的是()。
A.强调在社会环境中研究语言
B.强调研究言语的个人特色
C.明确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D.更好地研究书面语

【◆参考答案◆】:C

(5)【◆题库问题◆】:[判断题] 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后天培养形成的。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6)【◆题库问题◆】:[问答题] 简要介绍一下汉字改革的情况。

【◆参考答案◆】:
汉民族用汉字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不适应社会需要的方面也逐渐暴露出来。一百多年来,人们不断地进行汉字改革的研究,以新中国成立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汉字改革研究有两个系统:一是汉语拼音运动,一是汉字简化运动。汉语拼音运动经历了切音字运动,注音字母运动,国语罗马字运动,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未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建国前的汉字简化运动的目标是推行简体字。
20世纪后50年,汉字改革工作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1954年1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1985年12月,国务院把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并相继成立了各级地方性组织,保证了汉字改革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建国初期确定的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三大任务,经过广大语言文字工作者的努力,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简化汉字方面,国家先后正式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5)、《汉字简化方案》(1956)、《简化字总表》(1964)。1986年,国家明令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1977),并重新发表经过个别调整的《简化总字表》,作为简化字的规范。在推广普通话方面,1956年2月,国务院向全国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制定了推普工作的十二字方针:"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在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方面,1958年2月由全国人大批准推行的《汉语拼音方案》,是在过去各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的。公布之后,在给汉字注音、拼写普通话、编制索引以及计算机的汉语输入、存贮和输出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决议采用汉语拼音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表明汉语拼音已在国际上确定了法定位置。
1986年1月,国家教委和国家语委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确定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语言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的发挥作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作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面对现代化建设和信息化时代的需要,调整和明确了现阶段语言文字工作的方向。在我国汉字改革的历史上,它将成为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200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规范语言文字的法律,是我国语言文字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该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这就将我国长期实行的语言文字基本政策上升为法律。用法律形式保障普通话的推广和规范汉字的推行,将有利于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

(7)【◆题库问题◆】:[单选] 汉语音节zhang有()。
A.一个音素
B.两个音素
C.三个音素
D.四个音素

【◆参考答案◆】:C

(8)【◆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举例说明为什么在描写句子的语义结构时,常常要从谓词入手,也就是把谓词看作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参考答案◆】:(1)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变元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变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规定的。比如"咳嗽"指一种生理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只有行为发出者,而不会有另外的涉及对象,因而在由"咳嗽"充当谓词的述谓结构中就只能有一个必有变元,而且这个变元只能是施事。"吃"的意思是"经咀嚼把食物咽下去",在这种行为中,不仅要有一个行为发出者,而且一定还要有被"咽下去"的东西,因而在由"吃"充当谓词的述谓结构中就可以有两个必有变元,而且这两个变元一个是施事,一个是受事。(2)一个述谓结构是由谓词和变元组成的,既然变元的数量和性质都是由谓词决定的,因而也可以说整个述谓结构的框架是由谓词语义规定的。人们只要按照一个谓词对变元数量和性质的要求,在述谓结构的框架中填入适当的变元,就可以产生一个句子的命题意义。这可以从人们理解省略句的事实中得到证明,比如问某人"你去不去北京",某人回答"去",任何人都会知道这个"去"虽然是一词一句,但在语义上却等于"我去北京",人们之所以能够在理解过程中将"去"的动作发出者和目的地补充出来,从而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实际含义,就是因为"去"所规定的述谓结构框架起着引导的作用。

(9)【◆题库问题◆】:[判断题] 语言层级装置所提供的效能就表现在从底层到上层,从低一极到高一级在数量上是增加的。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合成词

【◆参考答案◆】: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网 » 表述意义是语法意义的一种类型,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我来解答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